一见倾心,古代女子的雅致生活

2016-06-17来源: 大懿

  《月曼清游图》册是清代画家陈枚所作,画册描绘的是宫廷嫔妃们一年十二个月的深宫生活,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了宫廷生活与民间生活的密切关联。陈枚,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画初学宋人,折衷于唐寅,参以西洋法,能于寸纸尺缣,图群山万壑,以显微镜照之,峰峦林木,屋宇桥梁,往来人物,色色俱备,其用笔之妙,与巨幅同。雍正四年(1726)以供奉内廷劳,赏内务府掌义司员外郎衔。乾隆元年(1736)与孙祜等同绘清明上河图,乾隆七年(1742)尝作鸦飞马健图。

  《月曼清游图》以每月的气候变化为背景,描绘了宫女们随其主人在庭院内外的游赏活动,主仆之间的关系颇为亲近,主不骄横,仆不卑微,主仆之形大体相近,破除了前人的造型桎梏。嫔妃们的活动内容,在民间生活中均习以为常,只不过由于宫廷的特殊地位,而令这些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更加富贵、繁琐及典制化的特点。

  作者在人物创作的审美取向上有别于唐代张萱、周眆笔下体态丰腴的嫔妃形象,而以明代唐寅、仇英笔下的仕女画为审美标准,追求秀润飘逸的情致。画家以工细流畅的线条和亮丽鲜活的色彩将嫔妃们描绘成身材修长、体态轻盈、“倚风娇无力”之貌。在技法上,此图所绘人物造型生动准确,笔致工细严谨,源于宋代院体画风。图中的楼台房室建筑则采用西洋焦点透视法绘成,根据图中透视线斜度的变化,可以准确地推求出灭点的具体位置,从而加强了平面画幅的立体、纵深效果,在有限的画面上扩展出无限的空间。

  此图册于乾隆三年(1738年)绘成后深得乾隆皇帝赞赏。画册落款“臣陈枚恭画”,钤“臣枚”印1方。每开均配有清代梁诗正的行草体墨题,款“乾隆岁在戊午秋九月朔臣梁诗正敬题”,戊午为乾隆三年(1738年)。钤清高宗弘历“乾隆御览之宝”、“古希天子”、“乐善堂图书记”等印共60方。

  

  

  正月“寒夜探梅”一番花信动南枝,点点寒英弄雪姿。凉院无尘人不到,暗香只有玉蛾知。翠羽啁啾月色寒,横斜一径影交攒。看花索叹巡檐久,哪顾花灯绛蜡残。

  

  二月“杨柳荡千”东风二月拂人和,高架秋千红袖多。五色衣裳耀明锦,綵云相映掠空过。绿杨红杏媚春晴,才到花朝洲景成。闲闘身轻踏空舞,天风吹度佩琼声。

  

  三月“闲亭对弈”院门静掩落花轻,长昼闲消借一枰。春晚不愁纤手冷,疏帘腷膊子声清。黑白分奁女伴俱,绿窗破却绣工夫。手谈未了移阶日,花竹春庭弄影疏。

  

  四月“庭院观花”春归无迹杳难返,风物清和入夏时。木笔花开香满院,书空无数紫葳蕤。风信吹过廿四番,花开婪尾压枝繁。春残应教人珍惜,摘向铜瓶趁日暄。

  

  五月“水阁梳妆”群鸦噪后晓凉增,绮阁清幽暑不蒸。拭取菱花试梳掠,拓窗红日已东升。修竹环庭翠万梢,凉闺当夏净尘嚣。溪流漾绿临妆阁,洗粉何妨远汲劳。

  

  六月“碧池采莲”消夏荷塘晚最宜,红衣翠盖映参差。一声柔橹空花入,正是残阳落照时。採莲纤手入花忙,岸上群娃斗丽妆。风过池塘无溽暑,罗衣齐染水边香。

  

  七月“桐荫乞巧”金风瑟瑟猎庭柯,曲槛清幽残暑过。满院梧桐凉似水,鹊桥云外报声多。一条银汉碧天横,秋入今宵分外清。乞巧金针谁度兴,双星烔烔向人明。

  

  八月“琼台玩月”霏微玉露洒清凉,金粟攒枝点点黄。不用龙涎焚宝鸭,清芬暗袭绮罗裳。琼台高出万花丛,袖拂开香散碧空。玉宇无云蟾窟朗,团圆好景此宵同。

  

  九月“重阳赏菊”阶前白露已凝霜,小苑丛丛菊绽黄。相赏却逢秋日好,喜无风雨近重阳。庭前菊蕊散香寒,庭后林枫叶叶丹。秋危不殊春景丽,玉墀携伴几回看。

  

  十月“文窗刺绣”灰飞葭管一阳通,綵线徐添日影中。曾乞天孙机上巧,五丝翻出绣文工。十月微霜气渐严,文窗刺绣怯风尖。屏山曲折围幽榭,红叶岩前日日添。

  

  十一月“围炉博古”香阁冬来事渐无,女红齐了共围炉。评量名画关心处,先展消寒九九图。重帘深护净无尘,古鼎名琴满室陈。凡俗尽删珍赏具,清娱旌似翠帏人。

  

  十二月“踏雪寻诗”风猎重帏雪作团,美人携伴惬清钦。温斋香酝频斟处,高拓琼窗不识寒。雪点貂茸踏砌来,为寻清赏一徘徊。谢家好句曾传说,此夕谁抒咏絮才。

  ————爱生活〡爱艺术〡爱收藏

  我是大懿艺术公司CEO杨懿,想了解更多艺术品资讯?…免费提供鉴赏服务或方案(微信号ymz810,公众号DYMZ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