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画坛百杰”张北云 传统画法的大胆突破与挑战

2016-08-19来源: 名人山水画

  张北云:汉族,1958年生于吉林省通化市。师从杨延文先生,毕业于北京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荣获“97中国画坛百杰画家”称号。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陈杨小记画家张北云

  遍尝人间冷暖的人,往往是对曾经的苦痛三缄其口尽数收藏,只以天性剩余的温善之眼极力追寻世上美好。你往里探究罢,逢人便夸谈曾历艰辛之徒,对人对己并无真情担当。

  写下这段话,是在得知北云先生的父亲逝世的消息时。在这之前,我与北云先生虽已是旧识,但并无深交。那个下午,他打来数小时的电话使我惊惑:这是怎么了?长时通话里,谈及目前居住地之好、身边有朋友相伴,教育我工作应努力、生活要用心,等等。醉醺醺笑嘻嘻地说些开心话儿。

  傍晚意外得知,张老师父亲离世了。

  当时夕阳西下,我正骑行在向东的大路上,心里一下子涌出许多惭愧,看什么都仿佛不真实。——原来他并不是要告诉我那些开心话儿,是心里藏了难过的事情想说点什么,却不希望朋友们担心,便尽捡着开心的讲了。原来人到失望、难过、沮丧等情绪的高潮时,果然是要做出极善之举或极恶之举的。而我那个下午面对这极善,却没有以善心好好听一听,是之愧疚。

  易从网签约画家张北云

  与北云先生相识,是在重庆摩围山上。之前也有过数面之缘,但那实在不能称作相识,几次都醉得已分辨不清眼前站着的是姓张李还是姓王。那时酗酒的北云先生形容憔悴,但心里有着一面悬崖,他临崖独立,孤独地望下去,却喊不出什么话来。

  中国百杰画家 张北云国画山水作品《松石溅瀑》作品来源:易从网

  我一直觉得人的老去并不在面容,而是从内心开始。我也并不很明白,苍老面容和长期酗酒史足够昭显一个人的崩塌,但他却没有,下笔仍是常见儿童特有的拙朴与童贞意象。而画作,恰是得见人心。

  我常常妄想,如果世间没有肮脏与险恶,只剩下美好的东西该多和谐。但那天偶得一句话——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使人潸然泪下。

  我不再妄想了。遇到的善恶参半,看见的有哭有笑,如果是人生常态,那就这样过下去也好。假如不能得到诸多美好,那就为既得的这一半而干杯吧。我知摩围山上的您也如此,一点旧,一点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1997年,作品获澳大利亚翁真如艺术杯中国水墨大赛银奖,应邀赴该国考察交流;作品被霍华德总理、移民部部长雷铎先生收藏并给予高度评价。应该国文化部、中国领事馆领事之邀参加座谈会。97年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97中国画坛百杰”画展,并获“97中国画坛百杰画家”称号,并参加研讨会。

  媒体评价:

  “……走进张北云的艺术世界你会发现,画家将粗犷的、写实的、具有原始风貌的山水画,用自己的笔墨使之进入更具印象派色彩的具有灵性的国际化风格,是对传统画法的大胆突破与挑战。

  驻足于他的一幅幅震撼的作品前你会发现,这位线条粗旷的汉子与他的作品是那般匹配,仿佛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沧桑都雕刻在了他的眉宇间,他的心路里,他时刻把艺术创作与民族命运、时代精神、生命的渴望牢牢地关联在一起。他认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的精髓不仅仅是为了创作而创作,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唤醒每一寸行将沉睡的土地和麻木的精神。

  张北云对色彩把握的恰如其分,在他许多的作品里都可以感受的到丰富的色彩,有大自然赋予的,也有宗教式的,其绘画风格介乎抽象和写实之间。在抽象与写实的交错中,表现的是一个性情中人强烈的艺术见解与大胆创新。”